广东陆军总医院:“南天王”陈济棠的三宫六苑,三易其主七易其名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武汉代生儿子包男孩 >

广东陆军总医院:“南天王”陈济棠的三宫六苑,三易其主七易其名

类别:武汉代生儿子包男孩 日期:2023-10-13 13:31

华侨楼

走进“陆总”,仿佛置身皇家园林

前不久,作者到广东陆军总医院探视友人的间隙,在院子里走了走,意外发现这里高楼大厦之间还雪藏着一片古典园林,其建筑之精美,花草之葱茏,一派生机盎然。置身其中,还以为走错了“片场”!

作者不禁感叹,“陆总”果然与众不同,古典园林式建筑,充满人文艺术气息,满园鸟语花香,不愧是疗养胜地。反观现代医院建筑,清一色的高楼大厦,缺少的往往正是这种历史人文情怀。

而“陆总”的老建筑群,含医院门楼、华侨楼、解放楼和胜利楼,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样,融合岭南园林建筑风格,歇山顶、飞檐、绿琉璃瓦、红砖墙、花格窗棂,古典而质朴,稳重而灵动,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。

胜利楼

主楼(华侨楼)正中琉璃瓦屋檐下,镶嵌着孙中山的“天下为公”牌匾,蓝底金字,庄重大气。楼宇正门口两侧各有石碑一块。

右侧碑书:“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为广东陆军总医院奠基立石,总司令陈济棠,筹建会委员长温泰华,委员唐灏青、黄冠章、温锺声、會强、伍蕃,工程师周君实。”

左侧碑书:“本座病室由霍芝庭先生(广东赌王,编者注,作者曾介绍过,详见往期文章)捐筑特刊石纪念,大益公司林凤翔承造。”

入门大厅正墙上立有大理石刻的“总理嘱托”,竖书146字:

说实话,在内地能看到“嘱托”全文真是难得一见,何况经历了抗战、文革的冲击能保留至今,实属不易(据说是一名清洁工将珍贵的石碑藏了起来才‬得以完整保留下来)。

解放楼

鲜为人知的是,“陆总”南门外的流花湖公园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是天然湖泊,南汉的皇家御苑就建在今流花路上。这座皇家园林玉宇琼楼,奢华非常。相传,宫女们早起梳妆时,掷花水中,落英缤纷,逐水随波,故得“流花”之名。

据了解,广东陆军总医院(官方院址:广州市流花路111号)就以“广州市流花桥医院”注册于世界卫生组织。

陆总最神秘的建筑

历经坎坷的“陆总”,多次易主更名

1932年,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、广东绥靖公署主任陈济棠,集广东省军政大权于一身,人称“南天王“。为了与老蒋的南京政府分庭抗礼,提出建设“模范新广东”计划,其中建设医院是该计划中的重要部分,以培养急需的军医人才备战。

陆总中西合壁的建筑艺术

1933年,陈济棠在西村大稻山(今流花湖畔)开办一所与大学相当的广东陆军军医学校和设施齐全的医院。最初定名为“广东总医院”,兴建了总医院的主体建筑,也就是现在位于院南门的华侨楼。

陆总华侨楼地板

当时,这幢红砖绿瓦的三层建筑,在广州绝对算得上一流设计、一流施工。近90年了,虽经历了抗战、内战、文革的洗劫,仍保存完整,继续发挥着它的设计功能,现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陆总的罗马柱上刻的红十字

1936年,广东总医院更名为广东陆军总医院,1937年改称为第一集团军第四路军陆军总医院,增设国民党国防军医学校第一分校。可惜,好景不长,1938年日军抄后路进犯广东,广州沦陷前,陆总被迫迁移到桂东和粤北山区。

陆总华侨楼内部楼梯

广州沦陷后,陆总旧址被日军占用,作为日伪野战医院使用。如今,流传下来的一张照片可以见证日军占据广东陆军总医院旧址的史实。在“陆总”大楼上合影留念的日军女护士(下图),身后可见越秀山水塔、镇海楼、中山纪念碑、中山纪念堂等越秀山风景名胜。

在“陆总”旧址上的日军女护士

1944年,日军逼近粤北南雄,陆总又被迫迁到江西龙南、寻邬。此时,陆总已完全与军医署失去联系,在供给中断后,迫于无奈,于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,被就地解散。

陆总建筑风格

1945年抗战胜利后,国民党回广州接收日伪医院,在陆总旧址重建军政部广州陆军总医院。1947年又改称为国军联勤总部广州总医院。1949年再次更名为国防部军医署陆海空第二总医院。

陆总的园林景观

重建也好,更名也好,都如昙花一现。1949年10月广州解放,四野十五兵团接管了医院,对外仍叫陆军总医院。直到1985年,军区合并,该院编为广州军区第二总医院。1986年,二总又改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。2018年,七大军区合并改称战区,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名为南部战区总医院。

“陆总”主楼顶

纵观陆总近百年的磨难历程,三易其主,七易其名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时光流逝,人走人生,一切都变的那么遥远,又变的那么有希望。不变的是见证历史的古建筑、百姓心中的老“陆总”以及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使命。

“陆总”不朽的丰碑

医者仁心,“陆总”的艰苦岁月

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东北部的灵潭村是一个革命之村。2013年,人们在村庄里发现了一通民国三十年的墓碑,上刻“少校军医曾公奋元之墓”,由这通墓碑引出了广州陆军总医院驻扎在南雄的一段尘封的历史。

曾奋元遗像

1940年冬至1944年春,广东陆军总医院曾在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驻扎了四年,医治伤兵,同时为当地老百姓看病。陆军总医院在南雄落脚可以从一名叫曾奋元的少校军医谈起。

曾奋元,男,1908年生,广东省五华县河东镇牛石村人。1936年,曾奋元毕业后选择从事政府军队医疗工作。1937年曾奋元被派往蕉岭县、兴宁县等地的国民革命军医院工作,任军政部第七十三军后方医院医务处主任、少校军医,接着前往陆军总医院任职。

“陆总”老兵

1939年春节前夕,曾奋元由一位南雄人带着来到灵潭村,表明意在村庄的后龙山搭建手术室、药房和病房的想法。得到村里主事的曾姓老人的同意后,总医院的手术室、药房和病房就建在了田兰村的后龙山。

曾姓老者谈到曾奋元时说:“曾奋元是一个很好的军官,也是一个很好的人,看病、做手术都是亲力亲为,从不怕脏,从不怕累,很受医生、护士的爱戴,也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。但遗憾的是,他因做手术时感染了破伤风,不幸逝世了,大家都感到十分惋惜。”

“陆总”老兵

为了这份宗族感情,村里有一户曾姓人家就把自家做好的棺材捐献出来安葬他,并且找到当地一个会刻碑的人为他刻了一块石墓碑。为他送葬的人多达100多人,这在当时当地算是最为隆重的葬礼。

村里的老人们说,至少有1000多名抗日战争牺牲的将士埋葬在灵潭村的山沟两边。青山处处埋忠骨,这些当年参加抗日的革命志士,包括陆总军医曾奋元,永远地留在了这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红色土地上。
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