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(诸城)墙夼水库

记(诸城)墙夼水库

类别:武汉代生儿子保密咨询 日期:2024-02-03 09:54

记墙夼水库

范宝聚

《诸城文史资料》第十六辑周元奎整理上传。

墙夼水库位于诸城市西南30公里与五莲县接壤处。坝址在枳沟镇墙夼村西南。水库由东、西大坝横截潍河支流高泽河、仲固河及潍河干流而成。1959年10月23日动工,1960年8月竣工,当年蓄水。后经历年扩建、续建、加固,现今已形成一座以防洪、灌溉为主,兼有发电、水产、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库。

发源于莒县境内箕山、由枳沟镇墙夼村西南、总向东北流经诸城境内11个乡镇流程78公里的潍河,河道弯曲,宽窄不一,河床比降大,水流湍急,有史以来,每到汛期,辄酿成水灾。建国后,虽经屡年疏通潍河支流河渠。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。尤其是下游几百个村庄仍处在洪水威胁之中。为了拦蓄洪水,调剂洪峰,以保证潍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充分利用潍河水资源,引潍水灌溉。实现诸城西部、西北部干早地区50余万亩土地水利化,1958年3月,中共诸城县委会议作出决议,经地委批准实施潍河治理整体工程,墙夼水库是该工程的一部分,也是对潍河梯级开发的第一级枢纽工程。经过事先勘察,墙夼水库坝址处于潍河上游各支流交汇处,地势狭窄,两岸陡峭,地质结构为坚硬安山岩、凝灰岩,是筑坝建库的好地方。

鉴于上述情况,当时根据“以蓄为主,以小型为主,以群众自办为主"的“三主”治水方针,又聘请山东省水利勘查设计院第三队前来勘查设计,由群众投工、投劳力和部分投资,国家相应补助资金进行建设。在一切准备就绪后,一场关系到诸城农业命脉的大会战---修建墙夼水库开始了。

墙夼水库这一工程规模是比较大的,自上级批准动工之日起,即组成以县委主要负责人为首的工程建设指挥部,下设技术、后勤、宣传、保卫等四个科,从全县调集五万民工云集墙夼一带,在河滩上搭棚安家,日夜奋战。时值大跃进后的第二年,国民经济正处于困难时期,广大民工吃着地瓜干、薯秧磨面蒸的饭团、菜团,喝着红高梁糁糁粥,在半饥半饱状态下日夜劳动。当时,基本无施工机械,全凭民工用肩挑人抬、小车推的形式装运泥土、石块。当时,全县农村中的青壮劳力,差不多都参加过墙夼水库工地劳动。值得记述的是,当时工地上,从县到社、队各级干部,上自指挥,下至班组长,都是同甘共苦,带头实干,实实在在与民工打成一片,共产党员、共青团员,都在艰苦的生活及繁重的劳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。当年的老民工都还记得,直接参加领导墙夼水库建设的房梁栋同志,日夜坚守在工地,与水利技术员、民工,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遇到难点,就地共商攻关大计,关键时刻以身作则。在修建渡槽时,因天冷影响清基,他冒了严寒下水挖基,民工们感动地说:"县长都不怕冷,我们还怕什么!”纷纷跳入水中清基。在浇筑渡槽时,因混凝土运输过慢,影响施工,房梁栋默默地扛起百斤水泥筐运上渡槽,在他的感召下,民工们立即由双人抬改为单人扛,使工程进度提高了一倍多。就是在这种异常艰苦的情况下,广大民工奋战10个月,于1960年8月修建成了这座大型水库。

墙夼水库大坝分东西两坝,总长1415米,最大坝高27.7米,顶宽10米。总库容3.28亿立方米,兴利库容0.85亿立方米。国家投资累计615万元,工程量土方231.8万立方米,石方51万立方米。设计灌溉面积35万亩,实际可灌面积31万亩。灌渠:东北大干渠总长69公里,分干渠6条,总长64公里;支渠21条,总长125公里。

水库建成后,自1963年陆续建设配套工程,到1965年完成连通沟、交通桥及水库护坡全部整修设施。1967年起,先后搞好放水洞、启闭机房及东西坝护坡石砌及加高。1972年动工修建水电站,装机4台900千瓦,年平均发电量55万度。1978年又修建了防浪墙、进库公路等工程。

灌区建设,分两期开发:1964年10月开始,全县投入八千民工,修建枳沟至吕标的东干渠,干渠自墙夼水库起到吕标镇高相村,全长18公里。此间,又修建自见屯至三里庄水库引水渠。这样,墙夼水库与三里庄水库通过东干渠,见屯至横沟子引水渠连接起来,西水东调南线完成。1965年冬、吕标、枳沟、贾悦、无忌、程戈庄、石桥子、解留、相州八处乡镇一万多人投人开发北灌区。时值严冬,架设跨越潍河渡槽成为一大难题。工程领导及技术员克服材料、气候等一系列困难,终于成功,并为灌区18座渡槽的修建取得了经验。到1985年底,完成支渠以上建筑物538座,田间建筑物3772座,共完成土石方734.2万立方米,投资379.32万元。

墙夼水库及配套工程完成后,其效益在防洪安全方面最为突出,水库保护范围五莲、诸城两县边境,同时还使潍徐公路不受洪水威胁,水库原设计为百年一遇洪水标准,校核千年一遇。经1974年8月13日、1975年8月14日两次洪水考验,削减洪峰百分之七十九,使保护范围内的安全有了保证,大大降低了洪水灾害。

其次灌溉。自灌区建设开发以来,灌溉效益十分显著,灌区内农作物产量连年上升。仅据1977至1984年连续8年大旱中,墙夼水库对灌区的农田灌溉累计达一亿二千万亩次,收交水费400万元,对农田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,粮食年平均亩产由开灌前的520斤提高到1200斤,干旱年景亦保丰增产,并继续发挥着作用。

再是,解决了西部、西北部旱区缺水村庄人畜饮水问题。过去,这一带村庄人畜用水十分困难,“滴水贵如油,年年为水愁”,正常年景,有的村庄只能靠河水、雨水、沟涧积水度日,每遇干旱,则四处讨水,争水、抢水等现象时有发生。吃水尚且如此艰难,生产生活水平之低,可想而知。墙夼灌区开发利用之后,西部、西北部500平方公里内的旱区人畜用水情况大大改观。

令人高兴的是,墙夼水库建设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入新的世纪。水库岸边,红房绿树,鸟语花香;水库波光粼粼,帆船点点,远山近水,浓妆淡抹,令人心旷神怡,成为人们消暑游览的好去处。

《诸城文史资料》第十六辑周元奎整理上传。


参考资料